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CPU412-1西门子代理商
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CPU412-1西门子代理商
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CPU412-1西门子代理商
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CPU412-1西门子代理商
有一种力量,正在支持我们前行,源于博大精深,同心致远。
浔之漫智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长期低价销售西门子PLC200.300.400.S1200.S1500.ET200.Smart200,6SE70变频器.70备件.6SY7000/7010.C98面板,6RA70/28/24直流调速器,6XV电缆,6EP电源,3RW30/40/44软启动器,6AV人机触摸屏,LOGO!,6SL系列G110.G120.S120.V10.V20,MM440/430/420变频,6DR阀门定位器,7ML.7ME.7MF.7MH仪表仪器,6FC.6SN伺服数控,电机等西门子系列产品
西门子PLC在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堆栈有哪几种堆栈(见图4-4)是CPU中的一块特殊的存储区,它采用“先入后出”的规则存入和取出数据。堆栈*上面的存储单元称为栈顶,要保存的数据从栈顶“压入”堆栈时,堆栈中原有的数据依次向下移动一层,*下面的存储单元的数据丢失。在取出栈顶的数据后,堆栈中所有的数据依次向上移动一层。堆栈的这种“先人后出”的存取顺序,刚好满足块调用时(包括中断处理的块调用)存储和取出数据的要求,因此堆栈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STEP7中3种不同的堆栈。
1.局部数据堆栈(L堆栈)
各逻辑块都有它的局部变量(L)存储区,局部变量在逻辑块的变量声明表中生成,只在它被创建的块中有效。每个组织块用20B的临时局部数据来存储它的启动信息。局部数据可以按位、字节、字和双字来存取,例如L0.0、LB9、LW4和LD52。
CPU分配给当前正在处理的块的临时局部数据的存储器容量是有限的,这一存储区(即局部堆栈)的大小与CPU的型号有关。CPU给每一优先级分配了局部数据区,这样可以保证不同优先级的OB都有它们可以使用的局部数据空间。
通过在STEP7中设置参数,可以给S7-400CPU的每一优先级指定不同大小的局部数据区。S7-300 CPU每一优先级的局部数据区的大小是固定的。
2. 块堆栈(B 堆栈)
如果一个块的处理因为调用另外一个块,或者被更高优先级的OB块中止,CPU将在块堆栈中存储以下信息
1)被中断的块的类型(OB、FB、FC、SFB、SFC)、编号和返回地址。
2)从DB和DI寄存器中获得的块被中断时打开的共享数据块和背景数据块的编号。3)局部数据堆栈的指针。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在中断它的任务处理完后恢复被中断的块的处理。在多重调用时,堆栈可以保存参与嵌套调用的几个块的信息。图4-5中的OB1调用功能FC2,FC2的执行被电源故障组织块OB81中断,图中给出了块堆栈中的数据动态变化的情况。
CPU处于STOP模式时,可以在CPU的模块信息对话框中,查看块堆栈保存的进入STOP模式时没有处理完的块,在块堆栈中,信息按照它们被处理的顺序存储(见图4-5)。
每个中断优先级对应的块堆栈可以储存的数据的字节数与CPU的型号有关。
3.中断堆栈(1堆栈)
如果程序的执行被优先级更高的OB中断,操作系统将保存下述寄存器的内容当前的累加器和地址寄存器的内容、数据块寄存器中DB和DI的内容、局部数据的指针、状态字、MCR(主控继电器)寄存器和块堆栈的指针。新的OB执行完后,操作系统读取中断堆栈中的信息,从被中断的块被中断的地方开始继续执行程序。
*近接触了一些自己陌生的领域,先将学习的情况做一下记录,这篇是一篇*基础的文章,将自己这段时间接触到的名词做一下解释记录。
一卡通相信大家都很熟知了,但是里面的构成相信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现将一卡通从卡片到读卡器涉及到的知识做一个记录。
1.一卡通也是一种IC(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卡,IC卡有非接触式、接触式、双界面卡(同时具备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通讯接口),一卡通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的射频技术进行与读卡器之间通讯的。
2.接触式IC卡原理简介
接触式IC卡符合ISO7816标准,接触式IC的逻辑图如下图:
3.非接触式IC卡原理简介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符合ISO 14443标准。其整体的工作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4.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
其用于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条码等。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5.射频信号耦合类型
1) 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
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6 非接触式IC卡市面上常用的是Philips公司(现NXP)的Mifare1卡片的非接触逻辑加密卡。
7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微控制器、RFID射频读写卡模块、输入按键以及LED显示等电路组成。其设计方案有很多种,Philips公司针对M1卡设计了无款读卡器模块,结合键盘、显示器、通信等部分提供对IC卡的读写。还有一种针对高频IC卡的读卡器设计方案如下图: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风水月」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fengshuiyue/article/details/3703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