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CPU416-3主机西门子代理商
西门子CPU416-3主机西门子代理商
西门子CPU416-3主机西门子代理商
西门子CPU416-3主机西门子代理商
主营西门子原装
S7-200CN|S7-200|S7-1200|S7-300|
S7-400|ET200系列PLC,
西门子T400|TDC高端控制器|
西门子PCS7过程控制系统,西门子HMI,
西门子802C|S|D|810D|840D|828D数控系统及备件,
西门子MM4|G110|G120|V10标准变频器,
西门子S120|611系列伺服系统,
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系统,
西门子电机,西门子过程仪表
凡我公司出售的西门子产品均享受西门子官方质保一年,
一年内有任何质量问题免费提供换新或维修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希望我的用心能换来您对我们的信心!
我公司大量现货供应,价格优势,品质保证,德国原装进口
西门子编程学习分享(2)-PLC存储区位存储区(M):存储运算的中间操作状态或者其他控制信息,可以使用位、字节、字、双字的寻址方式读写位存储区
临时存储区(L):用于存储代码块被处理时所使用的临时数据,类似于M存储器,区别在于M是全局的,L是局部的
1.程序中所有的FC、FB和OB均可以访问M中的数据,可供给所有代码块全局性使用。
2.FB、FC和OB在接口区生成的临时变量。该变量具有局部性,仅可以在其代码块之中使用,不可进行全局性的共享。CPU在启动代码块时将临时存储区分配给代码块,代码块执行结束,CPU会使用其临时存储器分配至其他要执行的代码块使用,CPU不会对可能包含临时数值的存储器进行初始化。临时存储器只能通过符号地址访问,各个代码块的临时存储器的大小可以在块的调用结构处查询。(编程时临时变量存储区前加#)
数据块DB:存储各个代码块所使用的各个类型的数据,包括中间操作状态或者FB的其他控制参数以及某些指令所需要得数据结构(如定时器、计数器)数据块得访问可按照位、字节、字、双字节,在访问时应指明数据块得名称。如DB1.DBB0表示访问DB1数据块中的第0个字节。采用优化块的形式去访问,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块的的名称。S7-1200PLC中新建得DB块默认得采用优化块的访问方式去访问,因而在在编写程序时通常使用符号的方式访问DB块中的数据。若需要**地址进行访问时需要去掉优化访问块的选项。
去除优化的块访问的方法:数据块—常规—属性---去除优化块访问的勾---(对块重新编译会出现偏移量
访问格式:每个存储器的大小都是依字节为单位来进行表示,存储器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具有唯一地址,程序利用这些地址访问存储单元中的信息。访问格式有:按照位访问、按照字访问、按照字节访问、按照双字进行访问。
按照位访问格式:
例如:I0.0、Q0.0、M0.0 立即访问输入输出点:I0.0:P、Q0.0:P
若要访问DB块中的位地址时:不仅需要指明数据块的名称,进行具体的位的访问时还需要添加符号X。如DB10.DBX0.0
按照其他的访问方式:
如IB0、QB0、QW2、DB10.DBB0、DB10.DBD2、MW0、MB2
起始编号就是从该编号开始访问。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溜须拍马」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8549121
顺序控制设计法
用经验设计法设计梯形图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可以遵循,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对于不同的控制系统,没有一种通用的容易掌握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复杂系统的梯形图时,用大量的中间单元来完成记忆,联锁和互领等功能,由于嵩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它们往往又交织在一起,分析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很容易遗漏些应该考虑的问题,修改某一局部电路时,很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梯形图的修改也很麻烦,往往花了很长的时间还得不到一个消意的结果。用经验法设计出的梯形制往往很难阅读,给系统的维修和改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所置原序控制,就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人信号的作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的顺序,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执行机构自动地有秩序地进行操作。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时首先根据系统的工艺过程,画出顺序功能图,然后根据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为用户提供了顺序功能图语言,在编程软件中生成顺序功能图后便完成了编程工作。它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会提高设计的效率,程序的调试修改和阅读也很方便。某厂有经验的电气工程师用经验设计法设计某控制系统的梯形图,花了两周的时间,同一系统改用顺序控制设计法,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梯形图的设计和模拟调试,现场试车一次成功。
顺序控制设计法*基本的思想是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阶段,这些阶段称为步(Step),并用编程元件(例如位存储器M和顺序控制维电器S)来代表各步。步是根据输出量的状态变化来划分的,在任何一步之内,各输出量的0N/OFF状态不变,但是相邻两步输出量的状态是不同的(见图411)。步的这种划分方法使代表各步的编程元件的状态与各输出量的状态之间有着极为简单的逻辑关系。
图411步的划分
使系统由当前步进人下一步的信号称为转换条件,转换条件可以是外部的输人信号,如按钮、指令开关、限位开关的技迎/断开等;也可以是可编程序拉生器内部产生的信母,如定时器、计数器常开触点的接通等。转换条件还可能是若干个信号的与、或、非逻辑组合。
顺序控制设计法用转换条件控制代表各步的编程元件,让它们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变化,然后用代表各步的编程元件去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各输出位。
顺序功能图的由来
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l)是描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功能和特性的一种图形,也是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顺序控制程序的有力工具。
顺序功能图并不涉及所描述的控制功能的具体技术,它是一种通用的技术语言,可以供进一步设计和不同专业的人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之用。
在法国的TE(Telemecanique)公司研制的Grafcel的基础上,1978年法国公布了用于工业过程文件编制的法国标准Afcet,第二年公布了功能图(Funetin Chart)的国家标准Grafcet,它提供了所谓的步(Step)和转换(Transition)这两种简单的结构,这样可以将系统划分为简单的单元,并定义出这些单元之问的顺序关系。
1994年5月公布的IFC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IEC1131)中,顺序功能图被确定为可编程序控制器位居首位的编程语言。我国也在1986年颁布了顺序功能图的国家标准GB6988.6-1986。顺序功能图主要由步、有向连线、转换、转换条件和动作(或命令)组成。